九州彩票手机版APP - 首页
中新网7月26日电(谢艺观 李欣)淄博烧烤的火爆,让淄博成为实至名归的“网红”城市。但少有人知道,淄博作为全国120个老工业城市之一,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任务艰巨。
近年来,淄博坚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与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两篇文章一起做”,致力于“脱重向轻”。从量变到质变的淄博产业,正迈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阶段。
这里,正构建国内链条最长的新能源产业链
作为淄博着重打造的“绿色、零碳”典型园区之一,齐鲁储能谷是“双碳”行动的先行者,更是淄博新能源蓝图中的重要一环。
走进位于齐鲁储能谷的零碳智慧科技创新中心,大大的沙盘图上,零碳智慧创新产业园、固态锂电池产业园、先进储能装备创新产业园、零碳智慧研究院交错分布。
齐鲁储能谷沙盘图。 中新网记者谢艺观 摄
在“双碳”背景下,基于数字化的绿色低碳转型成为全球发展大趋势。抢抓“双碳”产业风口打造的齐鲁储能谷,聚集起华能、华为、北京卫蓝等行业头部企业。谷内总投资685亿元的16个高端产业项目,构建起国内链条最长、最齐全、最高端的新能源产业链。
整条产业链也创造出多个国内第一。淄博景能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强向记者举例:固态锂电池产业园拥有国内产能最大的固态锂电池生产基地;先进储能装备创新产业园主要布局锂电池和钠离子电池上下游固态电解质、正负极材料等产业链条,构建国内产业链最全的大规模固态电池产业集群……
目前园区以储能为核心产业,聚合、打通风电、光伏及电芯上下游链条,以国际顶尖人才引领,带动产业协同联合创新。在陈强看来,这也有利于形成大规模集群效应,打造全球先进的风、光、储产业聚集地。
这里,正聚力打造“中国膜谷”
如何既保发展,又要低碳,是每个城市的必答题。为此,淄博以优和扩为发展路径,一手抓传统产业“弯道超车”,一手抓新兴产业“换道超车”。
淄博市桓台县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徐庆堂表示,为深入实施产业赋能,桓台县启动新一轮传统产业三年技改行动,加快推动石油化工、高档造纸等传统优势产业加速升级,氟、硅、膜、氢、聚氨酯、聚烯烃、聚酰胺七大新兴产业延链成群。
氢能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已被纳入我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新能源体系。其中,质子交换膜被誉为氢能产业的“芯片”。
在政府支持下,位于桓台县的东岳未来氢能公司的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产品已与国内外下游领先企业全面开展技术与业务合作,助力淄博市成为唯一一家同时入选燃料电池汽车五大示范城市群的城市。
东岳未来氢能公司展厅一角。中新网记者 谢艺观 摄
“我们很多产品在国内都是唯一能实现量产的。与国外相比,也基本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山东东岳未来氢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振华告诉记者。据介绍,公司发明的全新燃料电池质子膜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而且以其全新的结构在实际氢燃料电池中表现出优异性能,该质子膜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燃料电池汽车。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淄博市大力开展新经济培育“沃土”行动,聚力打造中国氢能生产应用标杆城市、中国膜谷。
这里,创造了多个医疗界“第一”
研制开发全球第一台过氧乙酸低温灭菌器;拥有国内首台高能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等高精尖产品;建成国内首个智慧化消毒供应中心等行业创新工程;荣获中国灭菌设备领域第一张FDA认证证书;感染控制产品种类和规模世界第一……
谈及这些年取得的成就,新华医疗副总工程师、技术中心主任成希革如数家珍。
坐落在淄博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新华医疗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走在新华医疗的产品展示区内,手术器械、体外诊断、血液透析等领域的最新科研产品映入眼帘。
“别看这把医用手术剪刀毫不起眼,价值上万元,工序多达70多道。”成希革向记者介绍,“这台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仅有少数发达国家能够研制、生产,主要核心部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图为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 中新网记者 谢艺观 摄
新华医疗呈现出的满满科技范,正是淄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据淄博市政府介绍,淄博深入实施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四强”产业攀登计划,倾力打造20条百亿级产业链,新材料、高端化工、智能装备等“雁阵型”产业集群加速壮大,“四强”产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均达到50%左右。
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是一场深刻革命,淄博这座老工业城市,扎实推动产业转型“换挡升级”,开创转型发展新局面,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淄博力量”。(完)
图为活动海报。主办方供图
中新网昆明7月26日电(记者 韩帅南)“那是一个把人爱深了的地方,就连那风都是绿色的……七彩的云南,可爱的地方。”26日,“民歌大观”第十二期《走进普洱》少儿合唱音乐分享会在绿意盎然的云南省普洱市唱响,山林童话合唱团孩子们纯净的歌声让观众跨越时空感受云南美景和民歌的魅力。
“用童话讲云南,用童声唱云南,用童眼看世界”,本期“民歌大观”邀请山林童话合唱团,以少儿合唱的形式演绎云南民歌。此次活动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线上部分通过中国新闻网及海外社交媒体进行全球直播,线下活动在云南普洱茂密的原始森林中举行,将云南的自然景观和音乐文化相结合,为海内外观众带来一场别具韵味的音乐体验。
图为山林童话合唱团正在彩排。主办方供图
位于云南省西南部的普洱市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74.59%,是北回归线上最大的绿洲之一。“清清的泉水,泼到了天上……”在当地的绿水青山间,孩子们唱起云南民歌《把梦做圆的地方》,让观众隔空感受到普洱“天然氧吧”的美誉。
同时,普洱是闻名世界的产茶区,被称为“世界茶源”,自古就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月儿摇摇,星儿摇摇,马背上的小娃娃,睡呀睡着了……”一首《马背摇篮》让观众“穿越”茶马古道,领略普洱独特的茶马文化。
“孩子们的声音纯净无瑕,直接表达着内心的情感和情绪,他们是云南最合适的‘代言人’。”山林童话合唱团团长刘施贝介绍,此次孩子们还表演了《一天一个样》《踩着云》《森林晚餐》《海菜花》《山童》等多首脍炙人口的云南民歌。
“这些经典云南民歌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休息时他们都会不由自主地哼唱。”刘施贝说,此次演出在普洱美丽的自然风光中进行,孩子们用天真纯净的歌声唱出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建设美好家园的向往。
图为山林童话合唱团正在彩排。主办方供图
本期“民歌大观”的表演地普洱市还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中老铁路、昆曼大通道穿境而过。刘施贝为本期活动能够通过中国新闻网平台在全球播出感到高兴,“希望全球各地的观众能通过孩子们用心的演出了解并爱上七彩云南。”
值得一提的是,本期“民歌大观”的开场MV《地球妈妈》是昆明山林童话艺术中心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创作的主题曲。2021年,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昆明举办时,山林童话合唱团曾在会场现场演唱该曲目。《地球妈妈》的MV也在COP15第二阶段会议时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会场播放。
刘施贝回忆,当时孩子们都为能拥有向世界宣传家乡云南、代表中国少儿合唱向世界唱响的机会感到骄傲和开心,在坚持辛苦排练后最终圆满完成表演。
山林童话合唱团成立于2016年,由云南一群热爱音乐、4岁到18岁的孩子们组成,由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的青年指挥刘施贝任合唱团团长、常任指挥。“合唱团会不定期到各地的敬老院、部队、工厂等进行慰问演出,孩子们纯真的演唱受到了各个年龄层观众的喜爱。”刘施贝说。
图为山林童话合唱团正在彩排。主办方供图
谈及未来,刘施贝表示,希望以后能为山林童话合唱团量身打造更多的原创作品,并带领合唱团走遍中国、走出国门,为讲好云南故事、让世界了解云南贡献一份力量。
本期“民歌大观”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指导,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新闻网、中国新闻社云南分社主办,中共普洱市委宣传部、普洱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华普洱茶博览苑、普洱茶马古道景区等单位协办,云南艾目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此次活动通过中新网的客户端、网站、微博、视频号、Facebook、快手、知乎、抖音等多个国内外各类直播平台账号进行同步直播,并得到泰国头条新闻、泰国《星暹日报》、缅甸《金凤凰》报社、缅甸胞波网、老挝资讯网、柬埔寨《东华日报》、印尼《国际日报》新媒体、马来西亚《亚洲时报》、菲律宾《商报》、日本《中文导报》、尼泊尔《贾纳阿斯塔周报》、印度《喜马拉雅新闻纪事》杂志、M Time缅甸微视频制作发布中心等海外媒体的支持。(完)